赤峰博物馆馆藏宋代描金黑定盏完成修复工作

    我馆馆藏宋代描金黑定盏完成修复工作

    近日,赤峰博物馆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完成了对馆藏宋代描金黑定盏的修复工作。

    馆藏宋代描金黑定盏原为14片残片,部分瓷片上带有较完整的印花金箔装饰,属国家二级文物。202012月,赤峰博物馆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胡东波教授课题组,对该件文物进行检测、修复。课题组和赤峰博物馆对修复方案进行商讨论证后,决定采用“高精度模型建构+3D打印技术”完成修复工作。

    现阶段文物修复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多是建立在传统的修复方式上:打印文物补配件直接进行粘接或焊接补配;或是通过 3D打印缺损位置模具或模范,协助残损处的翻模或浇铸来间接协助文物的补配与修复。课题组在对宋代描金黑定盏的保护修复工作中,创新性地引入了高精度文物数字信息采集+3D打印可拆卸型光敏树脂展托的新思路,打破了传统的修复思维和修复方式,为数字化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应用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根据查找大量资料,通过该黑定残片的弧度分析,确定器物类型应为黑定盏。“黑定”之称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所著《格古要论》之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其珍贵程度也由此可知。黑定盏带有金彩装饰者更是极其稀少,在定窑遗址中都极为罕见,目前见于著录只有两件,分别藏于日本MOA美术馆和大和文华馆中。

    经过前期检测工作,分析了文物的基本情况,确定文物属北宋定窑产品,且非常稀少,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具体数字修复步骤如下

    (一)构建高精度三维数字模型

    精确记录文物数据信息,通过对三维扫描数据的还原、降噪、特征拼接、模型融合等方式,确保在建模过程中细节的精准还原及滤除扫描过程中带来的噪点,达到高精度模型要求。

    (二)虚拟拼接、还原及论证残片归属

    通过残片的断口契合度及断口信息,可对残片进行初步拼接、分组。通过残片曲率,精准计算并论证了所得文物残片均属同一器物,最后模拟出残片的最佳拼接方式。

     

    (三)为还原文物的原真性,制备黑定盏专用的可拆卸型光敏树脂展托

    展托的功能与作用在于:展托卡口与文物残片无缝贴合,可使文物整体从力学状态上长期稳定;避免使用胶粘剂,不存在胶粘剂所带来的其它问题;展托透明,可在完全不影响文物原真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展陈;展托所使用光敏树脂材料若出现老化,抑或对残片所处拼合位置、拼接方式有了新的论证证据或结果,只需重新设计并打印新的展托即可,理论上具备“可无限再处理性”。

    该宋代描金黑定盏14片残片,在修复前残片表面和断面被大量污染物覆盖,透过污染物检测分析结果、胎釉质地以及清洁材料的评估,选择使用较为温和的材料对污染物进行软化,并用机械方法清除。

     

    修复过程中,为了避免残片断面在移动过程中相互磨损,因此在清洁后,对残片断面进行了保护性封护, 在完成传统保护修复的步骤后,将14片处理后的残片放置在随残片形状定制的高精度3D打印展托中,在未来展示或存放过程中,有研究或在修复需求时,可随时拆卸,最大程度的不损伤文物本体。

     

    馆藏宋代描金黑定盏的修复成功对填补国内同类器物的空白、研究定窑的制作工艺、描金技艺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