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博简介

    赤峰市博物馆位于赤峰市新城区富河街,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被评为考古文博实践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赤峰市优质服务窗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5月23日,李克强参观了赤峰博物馆。201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期间也来到的博物馆。

    历史沿革

    解放初期,文物工作由昭乌达盟文教处管理。1958年,组建昭乌达盟博物馆筹备处。 1961年改称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1963年10月,经原昭乌达盟公署批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正式转入地方编制,撤销原赤峰市(县级)文化馆,全部历史文物移交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管理。文革期间,机构被撤销,组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内设文物组。 1974年重新恢复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内设业务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业务办公室负责文物保护、宣传、陈列展览、藏品管理、资料管理工作,行政办公室负责党务、财会及后勤等工作。 1983年,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更名为赤峰市文物工作站,再度筹建博物馆,1987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竣工,7月1日赤峰市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哈达街中段文化广场北侧。 2007年年底在国家发改委和赤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赤峰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工程启动,2010年8月8日落成并正式开馆。

    场馆建筑

    1974年重新恢复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80年代初,昭乌达文物工作站文物库房为70平方米,文物陈列室300平方米,工作人员15人。 1983年,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更名为赤峰市文物工作站,再度筹建博物馆,1987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竣工,馆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哈达街中段文化广场北侧。博物馆建成后,原文物工作站工作机构并入博物馆,馆内设有文物保护管理部、展览接待部、考古队、资料研究室、治安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机构,工作人员47人。赤峰市博物馆(老馆)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外形为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8米,主体3层,塔楼4层,四角攒尖顶,飞檐饰有黄色琉璃瓦,外形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建筑特色和民族风格。使用面积6800平方米,展览面积3500平方米,库房面积1500平方米。 2007年年底在国家发改委和赤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赤峰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工程启动,2010年8月8日落成并正式开馆。新馆占地面积23亩,主体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馆内设有6个展厅,展览面积4000平方米,馆藏文物8万余件(套)。 机构人员 赤峰博物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设文物养护中心、展览宣教部、保管部、研究室、治安办公室、办公室,其中办公室下设:财会室和档案室,截至2019年底,全馆有在编人员50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5人(研究生14人、本科19人),具备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有36人(正高6人、副高8人),另有32余名合同用工。

    主要藏品

    赤峰市博物馆馆藏文物8万余件(套),80%为考古发掘成果,部分为征集、捐赠品。藏品分类包括: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铁器、金银器、丝织品、皮革制品、壁画、书画、珠宝类等。其中一级文物133件(组),二级文物381件(组),三级文物876件(组);其中陶瓷器397件、青铜器90件、漆木器29件、玉器55件、石器376件、骨器41件、蚌器21件、铁器160件、金银器55件、丝织品26件、皮革制品30件、壁画7件、书画5件、珠宝类107件。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红山文化石雕人像、赵宝沟文化凤型陶杯、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鬲、西汉王莽铸钱陶范、辽代三彩鸳鸯壶、清代金字楠木骨灰罐、清代金字《甘珠尔经》等都属馆藏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赤峰博物馆共有4个基本陈列展厅,一层序厅面积为1000余平方米,第一展厅在序厅北侧,分为三个单元,包括穿越远古、石破天惊、红山古国。主要展示的是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几种文化类型。 第二展厅古韵青铜展示的是以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代表的北方草原青铜文化。其共分为三个单元,包括方国崛起,金戈铁马,战国、秦汉遗珍。夏家店文化的发现,揭开了赤峰地区青铜时代这一漫长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显示了西辽河上游西拉沐沦河流域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 第三展厅展示的是契丹族建立的大辽帝国所创建的草原文明。辽代陶瓷器、建筑、丝织品、马备、宗教信仰、钱币、壁画、金银玉石器、丧葬习俗等是契丹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展厅展示的是金代及蒙元以来,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北方民族,在赤峰大地上创造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蒙古族民俗文化。其共分为四个单元,包括金代赤峰、蒙元寻踪、草原姻盟、清代蒙古族风情